註冊 | 登錄  名医荟萃  官方旗艦店
 

首页  回春溯源  名医荟萃  道地药材  传统膏方  新闻中心  網點分佈  联系我们
浙ICP备19045202号-1
版权所有 © 方回春堂 2011 All Right Reservid
联系我们:客服电话:4008266117 技术支持:灵启网络
   

回春简介

中华老字号“方回春堂”,坐落于杭州著名的

历史街区河坊街上,创建于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

据载为钱塘方清怡先生所创。方清怡,字“再春”,

寓“回春”,故将药号命名为“方回春堂”,

以期“逢凶化吉,妙手回春”。

方回春堂自创立之初,就严从古代良方,

精选道地药材,依法炮制各种丸散膏丹。

尤其是家传的小儿回春丸,

救助幼儿无数,留下不少故事传诵。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在漫长的岁月里,

中医药文化在新旧冲突的浪潮中历经波折、满目疮痍。

1956年,随着国家公私合营制度的推广,

方回春堂正式归入杭州医药站,

从中医药历史舞台上宣告谢幕。

近年来,国家逐渐重视传统医药的复兴和发展,

方回春堂顺应时代潮流,

于2001年在河坊街原址恢复营业,

旨在使中医药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创新和传播。

复馆十余年,方回春堂始终遵循

“许可赚钱、不许卖假”的祖训,

将“名医好药”作为立馆之本,

精选道地药材,同时筵请四百余位名医坐堂,

每年还举办冬令进补膏方节、参茸节,以及端午送香袋、

腊八施粥节等传统民俗活动,奠定了方回春堂品牌

在杭城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到目前为止,方回春堂以河坊街馆为中心,

相继新开拱宸桥馆、下沙馆、城西馆、桐庐馆、

富阳馆、半山馆、兰园馆、舟山馆、滨江馆、塘栖馆、

临平馆、知和馆、同心馆、宁波馆、市民中心馆

共计十七家门店,

基本完成在杭城“东、西、南、北、中”的整体布局,

真正成为杭州市民家门口的医馆。

厚积薄发才能源源不竭,常沐甘霖方使万象回春!

方回春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用传统思想做传统中医,

用新思维新渠道推广国医国药,

中医药事业势必恢复昨日辉煌,谱写明日新篇章!

 

堂志

方回春堂国药号创于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故自立

业之日起,悉遵古方精选各省道地药材,依法炮制门市饮

片,虔修各类丸散膏丹,杜煎虎鹿龟驴诸胶,择料讲究,

选工尽善。

尤以秘制小儿回春丸,闻名杭城,老幼皆知,

历时百余年矣。迨至民国初年,藉杭城兴修

第一条中山柏油大马路之机,延请能工巧匠,

建造恢宏石库墙门,构筑两进二厅雕花楼堂,

屋宇深邃,装褶富丽,两厢和合柜台,展示老店气派。

且所制丸散饮片,形质精美,气味俱佳,时与庆余、

种德、承志、同泰、泰山诸堂同称杭城药业六大家之

美誉;与庆余、种德在清河坊形成三足鼎立,竞争尤烈。

是年店主人诚聘卢裕国为经理,杨树棠为帐房头儿,

调整经营策略,由发卖门市饮片丸散为重点,

转为拆兑批发、零售并举,

服务于本地及外埠顾客和中小药店

所趸饮片、丸散、药材,照码七折八扣,深得客户信赖。

至民国20年(公元1931年)销售额近10万元,

居同业“六大家”之前列。继而以拆兑(批发)带动门市

延请本省名老中医坐堂诊脉,重振门市声誉。

直至1956年国家对私企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后,

作为批发商行一员并入国营批发企业。

如今政通人和,百业兴旺,重振清河坊古韵,

实是今人之重任。为发扬老店之美誉,

集资数百万元人民币,整修方回春堂店屋承先辈之仁德

创杭州方回春堂国医馆,冀期存心利济,以为后世之德。

2001年10月谨志

 

方氏秘制小儿回春丸

走在如今的清河坊历史街区上,

当年许多赫赫有名的中医药馆都设立在此,

经过了百年甚至几百年的风雨沧桑,百转千回,

他们就像一个个历史巨人,依然矗立不倒,

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不朽的历史传说他们像一块块活化石,

等着后人为他们一一解秘,向世人展示它那段美丽而又沧

桑的荣耀史,那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段自强不息的见证!

走入方回春堂的大堂,一股浓重的中药味道扑面而来,

让人觉得是那样的苦涩却又如此的熟悉,站在大堂之中,

古色古香的摆设和高大的青砖石门,木结构式的小楼,

深长而又窄小的楼梯让人的思绪渐渐飘回了那个年代……

清末民初时的方回春堂,摄影者已无法考证。

现开设在清河坊“四拐角”西侧的方回春堂国药号,

创设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据传为钱塘名医方清怡

字再春所创,再春含义为回春,

故以“回春”为店名,以期逢凶化吉

妙手回春,方清怡出身于中医医药世家,精通药理,

悉心研究明代万历年间杭城名医吴元溟的《痘科切要》

、《儿科方要》,

常以家传秘方研制丸药,使沉痈久病之人得以康复。

方回春堂自创立之初,就严谨遵从古代良方

择料讲究,精选各省最好的药材,选工尽善尽美,

煎虎鹿龟驴各种补胶,依法炮制各种丸散膏丹。

尤其是家传的小儿回春丸,救助幼儿无数,

更是名动天下,妇孺皆知,有不少故事传诵。

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百年老字号。

追溯其历史还得从方清怡说起。方氏出身于中医世家,

十分精通药理,

年轻时就跟随父亲学医且特别擅长于儿科,

以祖传秘方精制的小儿回春丸享誉当时的杭城。

相传方清怡尚在新宫河下住处行医时

有一日,两乘小轿在他家门口停下,从轿中走

出一老一少两个妇人,老妇人手中怀抱着一个双目紧闭、

发着高烧的男孩,跟在少妇后面。

并由一老男仆和一小女仆陪同走进门来,

少妇神情憔悴,十分紧张的模样,

当时他们已经看遍了杭州的一些名医,

吃了药,均未见效后经人介绍就慕名前往请方清怡诊治

方通过望问闻切及对小孩进行腹部的检查和触摸后,

对少妇讲:"小孩是因为消化不良,加上受寒所致,

只要好好调治,病会消除的。"

随即开了一张小儿驱寒的方子,

又给了七粒用蜜蜡封好的药丸,交代了服法。

那生病孩子服了七天的汤药和药丸后病消了精神也好

少妇一家甚是高兴。再说这一家的主人乃是钱塘县知县,

生病的孩子是他的孙子。

今见孙子病已消,也甚是高兴忙差人把方清怡

请到府上面谢。至府上后,主宾相互客套了一番,

随即知县取了五十两银子作方清怡早就听说知县为官廉正

于是婉言谢绝。然后知县问起此药丸何名,

方说尚未取名知县随即在书房的案桌上

写了一张"妙手回春"横幅

并对方清怡说:"药丸就叫小儿回春丸吧。"药丸就此得名。

“回春堂”国药馆的创始人——方清怡,

钱塘人氏,他出身于中医世家,

十分精通药理,年轻时就跟随父亲学医且特别擅长于儿科

以祖传秘方精制的小儿回春丸享誉当时的杭城。

从此以后方清怡名声雀起,

前来求治小孩的病人越来越多,生意也日日渐好。

只要有人问起找谁医治小孩的病时,老百姓都会

不约而同地说:"当然是方清怡,

找他看保证药到病除。"使得当时杭城百姓老幼皆知。

生意好了以后,人手及药材方面的配备都开始显得不足

常只能顾及一两个病人其他病人却无法照顾到长此下去

会直接影响到生意于是方氏

便萌生开药店的想法,一边医治病人

一边做零售和批发扩大营业。

于是就选址清河坊建造了方回春堂。

开张后的方回春堂生意比以前更好了,

大堂里进进出出,十分得热闹,

方清怡亲自坐诊大堂为病人看病,

更引来了不少的病人天一亮

便来排队求医。据传,有一天天刚亮,就有人前来敲门,

同时还传来了阵阵哭声,

正在熟睡中的方清怡听到后赶忙差人去开门,

只见门口有一对夫妻,妻子手中怀抱着一个昏睡的孩子,

只是那孩子面色苍白毫无血色,呼吸也十分急促,

夫妻俩跪在店门口恳求方清怡帮他们救救这孩子。

方清怡二话不说,立即把这对夫妻请进了门,

并对孩子进行全面诊断,然而孩子确实病的不轻,

于是询问了孩子的发病原因,才知道,这户人家比较穷,

前几天下大雨孩子淋湿了,当晚就发起高烧,

可是由于家里无钱医治,只能在家熬着,

过了三天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万不得以才跑来求治。

而此时方清怡心里很清楚这孩子恐怕已经错过了

医治的最佳时期。但是方清怡没有放弃,

一边安慰这对年轻夫妇,一边加紧时间研制救小孩的药方,

甚至推掉前来求治的病人在药房里思索尝尽各种药材后

终于把药方配了出来,熬好药为孩子送服下去,孩

子苍白脸色慢慢得开始恢复了血气呼吸也开始变得平缓。

连续服用了两三天后,孩子竟然奇迹般得好了。

这件事传出后顿时成为佳话传遍了大街小巷。

那对夫妻更是逢人就夸:

多亏了方大夫不然我家孩子就没的救了

有不少人慕名前来只是为了目睹方清怡和他的方回春堂。

有了好的名声和口碑后,方回春堂的发展一直很兴旺,

后一直成为晚清时期操纵杭城药材市场的六家大药铺

(胡庆余堂、叶种德堂、方回春堂、

万承志堂、张同泰、泰山堂)之一。

 

百年祖训打造百年基业

“方回春堂”界碑已经默默地在这里矗立了350多年了,

时间足以说明了它的价值和珍贵,

它是“方回春堂”跌宕起伏,繁荣兴旺的见证,

现已被列入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河坊原先被称为竹斋街,自古便是繁华之地。

河坊街新宫桥以东,是南宋时期宋高宗寝宫—德寿宫遗址。

南宋时被封为清河郡王的张俊住宅就在当时称之为

御街的太平巷,故这一带被命名为清河坊。

南宋时期,清河坊商铺林立,

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城商贾云集之地。

历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初期,

这一带仍是杭城商业繁华地带。杭州的百年老店,

如王星记、张小泉、万隆火腿栈、胡庆余堂、方回春堂、

叶种德堂、保和堂、状元馆、王润兴、义源金店、景阳观

羊汤饭店等均集中在这一带。可谓是商贾云集,

风云变幻之地。方回春堂一直秉承"许可赚钱

不许卖假"的祖训,深知卖药的人要靠自我约束,

药店赚的都是良心钱.据说方氏立下这句祖训是有来历的

那时的方回春堂已深得民心,大家有点小病小灾的都会跑去

方回春堂抓点药熬服,因此生意十分红火,常常有不少药材

都卖到缺货为止,使得前来购买的人有时只能败兴而归,

或者转去他家购买。当时负责进货的是一位姓王的药师,

看到此情景时便动起歪脑筋,心想再怎样也不能便宜了别家

于是托熟人运来了一批很次的药材,经过稍微的加工整理

便以次充好的摆上柜台然而假的就是假的是包不住火的,

这批药材卖出去很快就有人来反映药材的质量和疗效不好

有的甚至吃了后感觉不舒服这事很快就传到了方氏耳中

令他大为震怒,

方回春堂从开张到现在还没出现过这样有损声誉的事,

自然亲自出马彻查此事。结果是负责进货的王医师被开除

此外方氏还亲自上门向那些买到假药的顾客道歉,

并把一批好的药材赠送给他们,得到了大家的谅解。

这件事情以后,方氏就立下了延续至今的,深深铭刻在

一代又一代的员工心中的"许可赚钱 不许卖假"的祖训,

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即使赚钱要赚良心钱卖药要卖道地药

中药讲究的是纯正道地,是天赐地养的自然精华之物,

只有真正的道地之药材才能对病症起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他们还十分重视对员工能力的培养,

让每一个员工都知道要保持信誉,不仅要保证产品

的质量也要注重自身的素质和业务的提高,

并由各个部门的老药工担任教师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而对于员工的奖惩及工作规章制度也有一套严格的方案,

除了基本的工作制度外,还要求员工做到:

顾客到店后要主动站立热情招待,绝对不能怠慢,

哪怕是再挑剔的顾客也要耐心细致地服务针对顾客的需求

介绍相应的中药产品;就算顾客没有选中需要的东西,

也不能面露不高兴的神情,应以笑脸相送,

期待顾客的下次光临,对于那些年老体弱、

身有残疾不方便走动的人,坚持送药上门;

对于那些生活贫困需要买药的病人,一律以最低的

价格卖给他们,甚至有时还会免费提供。方回春堂这样做

的目的就是要为自己、为顾客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长此以往,自然赢得百姓信任。

产品质量的好坏,药材是否道地才是买家最为关心的。

因此方回春堂在丸散饮片的生产和制作上更是追求精细,

雇佣了一批有经验的师傅来管理药材的加工制作,那时候

有专门的刀房用切药后院一大片都是晒场用来晒干药材

中药材最讲究的是道地纯正一种中药材从种植的时间

培养使用,都有严格的标准和采摘时间,有的甚至需要经过

几年时间的培养。拿最常见的中草药枸杞为例:

枸杞喜冷凉的气候条件适宜生长的温度白天20-25摄氏度

夜间10摄氏度左右,喜光照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耐涝

播种前将枸杞干果放在水中浸泡1-2天,搓去果皮果肉

在清水中漂洗出种子.捞出种子后晾干,然后与3份细沙拌匀

在室内20℃条件下催芽.而采摘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夏天采,子少肉厚,质量好。冬天采子多肉薄,质量差。

一个简单的枸杞种植就需要这么多的苛刻的外部条件,

可见要保证药材的道地和纯正是多么得不简单,

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然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保证了药材的质量及药用价值。

方回春堂做到了这一点,它在药材上面做足了功夫,

以许可赚钱不许卖假的祖训树立起了方回春堂的百年历史

在上个世纪的暴风雨般的斗争中,

它就像一棵韧劲十足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同时方回春堂也很注重对中医药的研究和创新。

据著名的中医学家史奎均回忆,他很小就跟随父亲

史沛堂(中医名家)学医,在解放前就和方回春堂

有很深的渊源。当时的史氏开了一家中医诊所,

并且十分信任方回春堂,因此诊所所开的方子

都拿到方回春堂去抓药,史奎均也经常随父前去

方回春堂。其中有个药师名叫杨树堂的给他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每年过年史奎均的父亲

都要带着他去杨树堂家吃饭,久了以后他便知道杨树堂

是一个中药师,他十分重视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研究,

而这项工作在当时是很少有人涉及的,研究的人也很少。

而杨医师却看到了其潜在的发展,

在方回春堂设了一个研究所,专门搞中西医相结合

的现代医药研究,这在当时中医界是罕见的,

而且经常与史沛棠及张石富(后任红会医院院长)

共同进行探讨,并付诸于实践,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特别是在丸药的制作方面,杨医生经过多次的实践,

终于研制出如何使丸药在浸泡的过程中更好地提炼出

有效的成份而不使丸药的药性减弱,大提高了丸药的

药用功效。

 

回春古井的传说

回春古井原来是在大厅前的天井中,

后由于几经道理的扩建以及房屋的修缮,

古井现已在国医馆右边的柜台里面,

保存还是完好。由于种种原因,

方回春堂的部分历史缺失掉了,

而对此了解的人也甚少。我们只能从

上辈的老人们口中了解这段不为人知

的冗长历史。我们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

一位卢连芳老人,当时他的小爷爷就是

方回春堂的最后一任经理卢裕国,如今在方回春堂

的门口有一块匾,正是卢连芳老人为方回春堂

写的堂志。据老人回忆,当时的方回春堂在这带也是

颇有名气。药店颇俱规模,宏伟的青砖石库门墙

和宽敞高雅的雕花大厅,大气富丽的中堂摆设和两厢

和合柜台,展示了清代杭城大药店的独特建筑风格和

特有的文化底蕴.老人比划着说:在方回春堂的店堂内,

至今还保留着一口古井,传说的秘制小儿回春丸就是

此井水制成,十分的灵验、有效。相传,

方回春堂在当时已是名声远播,不少远在千里之外的

病人都跑到杭州找方氏看病,方氏一一热情接待治疗。

这事传到了仙界,观音菩萨闻听凡界竟有如此神医,

便化作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下凡来看看,经过几日观察,

他发现方氏待人诚恳,医术高名,积德行善。于是在半夜

的时候托梦给方氏,告诉他以后用堂中的井水制小儿回春

丸药丸会有神奇的效果,然后便消失了。醒来后的方氏

恍如还在梦中,半信半疑地来到井边,

只见井中正冒着一股仙气,隐约透出一股股清香,

回想自己做的梦,方氏不敢怠慢,立即下跪,

对天叩拜以谢天恩,随即吩咐下人用此井水制小儿回春丸

从此以后用此井水制成的小儿回春丸有着更加独特疗效

成了方回春堂的招牌。虽然这仅仅是个传说,

但是表现出老百姓们对于方回春堂的信任和美好祝愿。

这口古井原来是在大厅中央的,后方回春堂

推进了十几米,现此井就在大厅右边的药材柜台下

许多当年的古迹历经三百多年,依然保持完好。

还有不少的木建筑经过修改和加固依然延存至今,

作为药房和办公用。不但全面地展示了

当时中药房的建筑风格,还透露着深厚的文化。

 

战火纷飞后的衰亡

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处于水生火热之中,

老百姓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由于

长期的战争,日军在军事上无法速战速决,

使其不得不利用占领区的物质来支持战争,

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当时,

除了工业受损外,杭州的商业也日渐衰落,

市面极度萧条。日本士兵更是街头巷尾乱窜,

见钱见物拿了就走。方裕和南北货店在

柳翠巷栈房内的货物和几千只火腿被抢劫一空。

叶种德堂、庆余堂圈养的

数百只关鹿成了日本人腹中之物。

80岁高龄的老人——王传骅先生,

是在杭日战争胜利后,来到了方回春堂工作,

一直做到公私合营后,并入杭州市医药站。

他对方回春堂有着特殊的情感,方回春堂重新开业,

他还专程去参加,他和我们娓娓说来很多有关

方回春堂的事,讲了他在方回春堂那段

令人难忘的岁月。最后他还说:

“现在方回春堂的格局没有什么大变,

基本还是保持了原来的风貌,这样很好,

保持了传统和特色。”

杭州中药业在民国时期颇为发达,

有大中小药店100余家,杭州沦陷后,

各家药店的药品屡遭抢劫,加上日本药商

不平等竞争的影响,药店大多数只能惨淡经营。

王传骅今年80岁,是方回春堂的老员工。"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方回春堂生意虽然不好,

但还能勉强维持生计。杭州沦陷后,

最可怕的就是被抓到日本当劳工。

当时我就差点被抓走。"老人眯着眼睛,

回忆着当时差点被抓走的情景。杭州城里

其他的大小药店,在杭城沦陷的最初几个月里,

纷纷关门歇业。到了1938年4、5月间,

这些药店才重新开门,但都只有一两个学徒留守,

原本门庭若市的场景不复存在。抗日战争胜利后,

王老进入方回春堂当学徒。由于在抗战时受到了重创,

各家药店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恢复,

才慢慢有了生气,但是像叶种德堂,

战时被迫停业,后虽复业,也仅能维持职工的

最低生计。杭城中药业六大家之一的万承志堂,

战后也没能东山再起。然而灾难没有就此结束,

接踵而来的是四年的内战,这无疑是给已是

满目疮痍的中药行业又添了一把火,

让他更快地被毁灭。人民的生活还没有得到

根本的恢复,生产还处在停滞状态,而中国

却即将陷入另一场生死浩劫之中。几乎所有的行业

在这场战争中都被消耗怠尽,倒闭关门的不计其数,

而中药行业也受到了重创,几乎都是闭门歇业,

就连胡庆余堂也不得不关门躲避战乱。方回春堂

也陷入了自开业以来的最低谷,原本热闹兴旺的场面

如今荡然无存,也只留着几个学徒苦守着店门。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了新中国成立,

当全国人民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重建家园的

生产中去时,中药行业也开始了新的发展。

然而由于之前所受的创伤实在是很重,

因此想要恢复到民国时那种繁荣的局面

已是不可能了,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

加强经营来获取资本。然而再雄厚的资本

也经不起战争的折腾,方回春堂无力再经营

如此大的一个药行,经过讨论最后决定缩减规模

来维持经营。之后方回春堂以三万元的价格

把清河坊的老房子卖给了上城区税务局,

把大本营转移到了望仙桥一带,(即如今的中山中路)

继续进行药材批发的生意,尽管还和

不少老主顾保持着往来,但是生意还是大不如以前,

资金的短缺使方回春堂无法正常地运转,

常常是只能维持职工的基本生活,

生意也是十分的清淡。

苦苦维持了三年,终于在1956年

公私合营国有化中并入了杭州医药站。

至此历经三百多年风雨的方回春堂

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暂时画上了句号。

回首这百年的风风雨雨,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

个体的和整体的生命永远向着一个未知

的终点随波前往。时间是一把无情的尺度,

既引领着我们一去不回头地走向终极,又残酷地

提示我们时光永不回转。时钟的滴答声,是每一个

新生命出世的破啼,也是每一个死亡的召唤。

在生与死的交替之间,是生命的荣枯和文化的兴衰。

一段历史的结束告示着另一段历史的开始,

我们总是在这轮回中无休止地前进。。。。。

 

发扬传统 造福后人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阳节,俗称"端午节",

相传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

后人为纪念他,便用粽子投入江中作祭品。

同时家家户户还挂钟馗像、插艾叶、吃粽子,

小孩则在额头上涂上"王"字,颈上挂香袋儿以图吉利。

南方一些地方还有赛龙舟的习俗。

早在方氏创业时就曾有为了报答百姓的信任和喜欢

而在端午节为孩子们发放香袋的事。

如今方回春堂传承民俗文化,在这一天为杭城的

小伢儿们发放5000个香袋,让生活在现代的他们

感受一下传统的民俗神韵。这些香袋儿

是按自家传统方法秘制,内有丁香、檀香、白芷、陈皮

等数味道地中药材,具有驱虫除蛀、芳香醒脑等功效。

既美观又实用,博得了大家的喜欢,5000份很快就

赠送完了,可是还是有许多大人得知后带着孩子

纷纷前来讨个吉利。

方回春堂一贯注重杭城传统习俗,每年冬季的

"腊八施粥"活动万人拥簇,场面热闹,

已成清河坊街上的一大盛事。

施粥的那天一早,天还蒙蒙亮,

不少老杭州们就早早地来到方回春堂,

不久门口便排起了长队,还有不少人

带着孩子一起过来,让他们也感受一下

这一老传统、老风俗。更有些人专程从宁波

等地赶来,为了就是品尝一下这杭州特有的

腊八粥。等到施粥时队伍已经像长龙一样,

一直排到了清河坊的街口,用万人拥簇来形容

一点也不夸张。一锅锅冒着热气的腊八粥一一

分到了人们的手中,喝下去的不紧紧是营养美味,

更是方回春堂的一片心,一份祝福。

最早的腊八粥用的是红豆,后来才变得丰盛起来,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里说,"用胡桃、松子、

乳蕈(音xun,一种菌)、柿、栗之类作粥,

谓之腊八粥"。现今的腊八粥多用糯米、红豆、枣子

、花生、莲子、百合、桂圆、蜜饯煮成甜粥。

方回春堂今年的腊八粥与众不同,一是用百余年历史

的黄铜锅来熬,粥会更香稠;二是在腊八粥里加了

淮山药、茯苓枸杞等中药材,使粥更具营养滋补养生

六月神仙茶用六一散、青蒿荷叶等组方有清热解毒

利湿消暑的作用,老少皆宜。为杭州市民广为喜欢,

特别是今年的高温酷暑,更显“六月神仙茶”

清凉健身的神奇效果。方回春堂始终遵循"许可赚钱

不许卖假"的祖训,以善待顾客、善待客商、

善待员工为理念,加强企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创造出具有方回春堂特色的中药文化,店堂的

每一处装饰,每一处摆设无不显示出方回春堂的

古老和其特有的魅力。堂内的大型红木百眼柜内存

有一千余种精挑细选的中药材,道地纯正。

堂内并设有大型参号,汇集长白野山参、朝鲜红参、

西藏虫草、泰国印尼燕窝、正宗铁皮枫斗、

名贵阿胶及密制阿胶膏、鹿茸、大补酒等,

真正地显现了中药的神秘和大气。并且还有资深

老医师指点进补良方。有方回春堂特色的药酒、药膳方、

进补经验方,吸引众多顾客和旅游者。每年冬季举办的"

方回春堂中医膏方节"和"方回春堂参茸节"享誉杭城。

顾客进店能免费喝上一口茶,是传统药铺的待客礼数。

方回春堂的"礼数茶"很注重保健功效,都是由老中医的

经验方调制而成。如秋冬季的"决明子苦丁茶"是

用炒决明子和苦丁茶等纯正中草药冲泡,

具有清热降火、平肝明目、降血脂和降血压的功效

特别适合老年人服用而春夏季的"六月神仙茶"则用六一散

青蒿荷叶等组方,有清热解毒,利湿消暑的作用老少皆宜

为杭州市民广为喜欢,特别是今年的

高温酷暑,更显"六月神仙茶"清凉健身的神奇效果。

 

留住历史 再创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在经济建设中也走曾了一段弯路,

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的战略转移,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建立了初步的市场经济体系。由此,

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

也慢慢开始恢复生产,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

根本地提高,而一些老字号的企业也纷纷开始

复兴和崛起,抢占市场,重新返回到历史的舞台。

他们的回归,给正处在市场经济的商业

以一巨大的反响。人们纷纷开始关注中华老字号

的保护和发展,这个特殊的群体代表的不仅仅是

一个家族式企业的发展过程,更是一个民族商业

文化的演变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民族文化深藏中。

的确,历史留给我们太多值得去发掘和保护的

物质和文化遗产,它们曾在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上

留下过辉煌的印记,是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

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之一,作为中华儿女

我们有义务把他们继续延续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2001年10月,杭州方回春堂借清河坊历史街区重修之际,

集资近千万元人民币,整缮原址店屋,重新开业。

又一家百年老字号回到它自己新的历史起点开始新的发展

杏林会馆是方回春堂设在杭州湖滨历史街区的会馆,

也是邀请全国各行知名人士的活动场所,

面临西湖美景,湖光水色尽收眼下,

方回春堂会不定期相邀全国的知名人士,

在此谈医论道,共商方回春堂的兴旺发展之举……

方回春堂河坊街馆目前拥有2500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完整地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在布局上亦为

典型的明清江南传统特色,现主要由四大部分

构成,即国药馆、国医馆、参号、膏方博物馆。

国医馆是省、市定点医疗机构,有诊室四十间,

上百年的古董家具,古老的诊室,透出中医的神秘气息,

隐隐显示国医的博大精深。然而困难还是存在的,

开业后的方回春堂,虽然有百年老字号的优势,

但没有自己的医生,同时缺乏管理中医院的经验,

一切都得从头做起。凭借机制优势,

方回春堂严格遵循"许可赚钱 不可卖假"的百年堂训,

本着三年内不想赚钱的思想,一个名医一个名医地请,

一次不成两次,两年不成三年,最多的名医请了三年,

前后不下十几次。很多到方回春堂坐诊的名医,

都是最后被方回春堂的真诚打动,推掉其他的门诊时间,

到这里来坐诊的。 方回春堂同时也很注重对药材的选购,

道地、纯正,是重要标准也是唯一标准。

为此,方回春堂下足了功夫,从他们开的参号就可以

略见一二了,在方回春堂的精品参馆里,珍藏着一支最近

从长白山引进的具有百余年参龄的镇店山参王,

其色金黄,芦长3厘米左右,略有扭曲如雁脖,

芦上有密集的碗状疤痕,参龄年久由此可见。

由于它的参龄有120多年,主根顶部宽而圆满,

皮老呈灰黄色,外皮紧,有纵皱纹,质地坚实,

是山参中佳品。70岁的杨其康是方回春堂专门

从湖州请来的老中药师,他13岁起就在当地的中药馆

参茸柜台做学徒,与参茸打了56年交道,深谙此道。

杨药师现在专门负责方回春堂的参茸进货关,

平时也为顾客讲授一些人参真伪鉴别和服用知识。

“方回春堂的每一支人参都要经过我的手。

这些东北长白山产的地道人参拿来之前都有省、

市药品检验所的质量保证书,但我还要挑选一下,

有伤疤或锈疤的一律不准进店。

说实话,有些参商都有点怕我。”杨其康说。

为了寻找好的野山参及药材,方回春堂常常

派那些资深的专家和药师去东北等地实地勘察

和购买,以保证野山参的纯正效果。沈春宇师傅

就是负责进药材的专家,常年大江南北的奔波,

就是为了能找到道地、纯正的中药材。据沈师傅介绍,

记得有次他去东北的吉林省找药材商购买好的药材,

那些药商也是久闻方回春堂的大名,纷纷前来推荐自己

的药材和野山参,沈师傅凭着其多年的经验,

自然是一眼辨好坏。不少药材商都被他一一回绝。

但是其中有个姓王的药材商拿来了几只野山参

引起了沈师傅的注意,经过反复的验证,

知道这是上等的好货,决定购买了,

但是那药商随后向沈师傅提出了其他要求:

这几只野山参可以以稍低的价格出售,

但是必须是搭上其他几只野山参,

并且沈师傅从中还可以拿到好处费。

沈师傅当然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奥妙,

其他几只野山参个头矮小,参须稀拉,年份明显不足,

这显然是违背道义的,沈师傅很坚决地回绝了,

那药材商不死心仍然花言巧语游说,

但是沈师傅还是不为心动。药材商见没有回旋的余地,

只好怏怏地走了尽管沈师傅很痛心那几只上好的野山参

但是出于自己的职业良心,对药材道地质量的追求,

对顾客的负责,他还是放弃了。等到药材进来后,

方回春堂还要严把质量关,请来了国家级中药师

徐锡山负责药材质量的检验,

凡有不符合规定的,一律退还并且不准上柜。

回春堂的名医家中都珍藏着这些古籍医书,他

们从中吸取先人智慧的精华,造福病患者。

对方回春堂来说,请到了名医只是工作的第一步。

在方回春堂,很多一辈子做医生的,

都在这里真正感受到了被尊重的温暖。第二步,

方回春堂引进先进的品牌营销理念,根据医生

自身优势和病人就诊情况,分析医生特长,

给医生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并进行科学的舆论引导,

此举开了我省中医界的先河,对方回春堂的迅速崛起

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除了调动名医、专家

的积极性外,方回春堂把前来看病的患者放在了

首要地位。本着真心为病人服务的原则,

实打实地处处为病人着想。有病人说,

在方回春堂,看到的工作人员脸上是很和善的

看不到懒散的工作人员,人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

病人的问题有问必答,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团队。

从开业时每天营业额只有数百元,到现在每天数万元,

短短三年方回春堂已迅速成为杭州中医界美誉度上升最快

病人就诊人次增长最迅速,

工作开展最具活力的中医界新生力量,

它直接地推动了我省中医市场的良性竞争,

为我省中医市场如何做得更强更大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

用。


 

 

百年老店再创中药之旗舰

杭州中药店大多源远流长,

但随着岁月的迁移,已今非昔比。

即便是胡庆余堂和叶种德堂的恢复,

也不能像历史那样主宰现在的医药市场,

惟独方回春堂在老店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活力,

成了杭城中药店的旗舰之一。

走进如今的方回春堂,从来往如织的人流

就可以映射出百年老店的魅力所在,依然是

那种高高的柜台,老式的摆设,却是那样的吸引人,

中华民族似乎自古就对中药有特殊的情结,它是

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一种医术。中医药博大精深,

在我国的辽阔大地和海域,分布着种类繁多,

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料,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

古代本草书籍所载,已逾有3000种,

它的发现与应用经历了长期实践的过程。

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由于采食植物和狩猎,

接触并了解到某些植物和动物具有一定的治病作用,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观察、口尝身受等,慢慢积累

起了一些运用中草药的知识。唐代李绩、苏敬等主持

编写了最早的一部药典学著作《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

比起15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

来,要早出800余年,对医学的发展作出了

重要的贡献。我国自古就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

《淮南子·修务训》中关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

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述,

以及西汉贾陆的《新语卷上·道基第一》

中有关神农尝白草的传说和古谚,

虽属历史传说,但有社会基础可以说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从客观上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由

渔猎时代过渡到原始农业、畜牧业时代

到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与自然疾病做斗争的真实见证。在先秦时期有关

地理物产的著作《山海经》中,有关治疗痈疽药物

如何罗之鱼,"食之已痈",有关防疫药物如青耕乌、

珠鳖鱼、三足鳖,"食之可以御疫"的记载,就是我们祖先

从动物食物中发现动物药的旁证。也真实地反映了我们

祖先在与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

发现药物、逐步积累经验的历史

虽然现代的医学非常发达,但是中药的

药效缓和、副作用少,经过数千年的医学实践证

明确实有效。用中医药治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而是把全身作为一个整体,综合治疗、全面地解决问题,

因此具有其特殊性。这也是为什么中药至今仍是

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的原因。

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